成效:越来越多农民饮上安全水
继完成2009年大沙镇、蚬冈镇春一两宗项目建设,开平市纳入中央扩大内需的7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全面完工,解决了1.796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大大提高了农村饮水安全的供水质量。
开平地处广东省西南部偏东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开平的天气、气候系统复杂,汛期降水异常发生频繁。在开平市一些乡镇地区,降雨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水资源相对缺乏,山区农民长期以来靠扁担、拉水车等工具,以肩挑手拉的方式解决喝水问题。不仅如此,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影响,有些村民虽然有水喝,但水不卫生。
记者从开平市水利局了解到,目前,开平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有2.5779万人,分布在8个镇,分别是大沙镇5038人、马冈镇7118人、龙胜镇5833人、三埠237人、塘口镇997人、赤坎镇1890人、蚬冈镇3973人和赤水镇693人。按照饮水不安全分类,饮水污染严重、未经处理地下水的有1.7172万人,其他水质问题8607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针对上述情况,历届开平市委、市政府始终将解决农村人口饮水问题作为一件大事来抓。1982年,开平市就起步着手解决农村改水工作,政府制定了“因地制宜,狠抓重点,先易后难,民办公助”的改水工作方针,并从卫生、水利、供水等部门抽调技术人员成立了改水办公室,对开平市水源水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勘测。
2007年,开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农村饮用卫生清洁水工程实施办法》,计划用4年时间全面实施农村饮用卫生清洁水工程(简称改水工程),一批地域边远、村庄分散、经济条件较差且饮用水不卫生的农村,将从根本上改变饮水难、卫生条件差的状况……
2008年,开平市委、市政府又进一步提出要重点解决困难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尽可能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喝上安全的水。即2008— 2010年用3年时间,完成9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工程计划投资1508.76万元,分两期实施,2008—2009年实施4宗工程,项目总投资 992.95万元,解决农村人口1.516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2009—2010年实施5宗工程,项目总投资515.81万元,解决农村人口 1.0619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2011年1月17日,由省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分院副院长金涛带队的省检查组一行对开平市201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行年度考核评价工作,对该市此项工程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至此,继完成2009年大沙镇、蚬冈镇春一两宗项目建设,开平市纳入中央扩大内需的7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全面完工,解决了1.796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大大提高了农村供水质量。
跨越
从“饮水难”到“饮水甜”
从无水到有水,从“苦水”到“甜水”,从挑水到饮上自来水,如今,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进一步实施,老百姓实现了从“饮水难”到“饮水甜”的跨越。
在今年开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人大代表、赤水镇人大副主席李小兰十分关注农村饮水难问题,她提交了7份关乎民生的提案(建议),其中就有2项就是有关“农村地区饮水难问题”的。一直以来,让农民喝上放心水是李小兰心中一大心愿。“解决赤水镇部分地区农民的饮水难问题迫在眉睫,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继续实施好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农民饮水安全全覆盖。”她认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成,农村供水水质、水量、水压得到保障,对当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都有积极的作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当地村民不用再去挑水,减轻了群众的取水负担,也减少了因饮用水水质不合格引发的疾病,解决了农村劳动力问题,民心工程深入人心。”开平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有了成效。事实证明了,经过开展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确保水环境安全,开平的生态环境得到不断优化。
开平市市长黄耀雄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开平市已建成镇海水库供水、大沙农村饮水安全等改水工程118宗,共有15.5万群众饮上放心水。全年财政投入1000万元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饮用水源保护方案,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黄耀雄说,饮水思源,更要思“远”。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只是饮水安全工程的一小步,农村饮水民心工程实施,要依靠各地各级计划、财政、水利、扶贫、环保、卫生等职能部门乃至全社会通力合作才能实现的系统工程。因此,政府和老百姓只有齐心协力,管好水、用好水、节约水,才让“健康之水”长流不息。